14-《远大前程》
第(2/3)页
场里气氛陡然凝重起来。牛朝旭假装没有听见最后那两句熟悉的话,脸上甚至流露出无辜的神色,迎着黄立工的眼神,说,“中国到现在还生产不出一个合格的指甲钳,这么小的东西都需要从日本和韩国进口,让市场怎么相信会生产出高精度的减速机?它对精度、刚性以及稳定性的要求比指甲钳可高了不是一点半点。”
“哦?牛总是十年前看的新闻解读吧?”黄立工笑了笑,接着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是存在过,不过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吧。我们早就能造出来了。”
“一个企业,一方面叫嚷着它能自主供应,另一方面绝大部分仍在进口,黄总,你说市场会相信哪一面?”
“这太绝对了。现在之所以还要从国外进口,真正原因是市场规模太小,企业没有动力生产。中国不可能生产所有的东西,分工协作、全球供应链,才能有序发展。”
“听你的意思,所有行业的所有产品,中国都能造。这话是没错,但是,能制造和好制造是两回事。”牛朝旭手指轻轻敲着桌子,说,“稳定性不行,产品表现波动太大,经不住时间考验,制造出来了恐怕也没有竞争力。就说两个小玩意,圆珠笔的笔头,一开始我们造不出来,后来进行科技攻关,前些年有少量产品进入市场接受检验。数据摆在那里,日本材料加工笔头,不良率是万分之一;国产材料不良率在千分之一,初始不良率甚至达到百分之二到三。还有拉链,中国是能造,也造了不少,但是全球60%的市场,90%的专利都在日本一家企业手里,垄断了高端市场。这些现实,可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跨过去的。”
黄立工几乎想瞪着牛朝旭,这是在答辩还是聊投资呢。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牛总,那我们就说说指甲钳吧。指甲钳是个小东西,不过从生产过程看,确实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和减速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意识到牛朝旭对技术和产业颇有研究,不是会被绕晕在行业黑话里的那种货色,便把话题拉回来,认真对待。“指甲钳的生产,和很多机械产品一样,关键在于精度,钢材的碳含量控制。精度的命脉有两个,一个是材料和工艺。指甲钳再小,用的材料是碳素钢,如果每卷钢材的含碳量不一样,淬火热处理的时候,会出现软硬度不均匀,虽然很微小,折射到成品上,就是产品的稳定性不好。”
牛朝旭靠在椅背上,摊开手,说,“黄总说到点上了。我有个朋友,开了个指甲钳工厂,开始试过国产的碳素钢,含碳量跨度太大,和日本钢材的公差水平相比,差了一倍以上。最后只能全部从日本进口。”
黄立工不客气地摇头,“牛总,工业的事情不是这么推断的。你要知道,比起指甲钳的碳素钢,轴承钢更难,要求更高,要耐高温、高压,还有各种腐蚀。可是在这块,国产的生产水平追上来了,你看汽车市场,30万以下的汽车,很多用的都是国产的轴承钢。指甲钳不能类推到汽车上,更不能类推到RV减速机上。”
牛朝旭不动声色,“轴承钢最重要的是抗疲劳,没办法,就像老板一样,永远在连轴转。但凡哪里混着脆弱的杂质,哪怕看不出来的一点点,就会从那里先开裂,导致整个机器失控——生命周期急剧缩短。瑞典的SKF公司,轴承钢的王者,它们已经可以做到轴承钢的含氧量无限接近零。RV减速机的要求恐怕也是这样的,而不是30万以下吧?!”
黄立工终于狠狠瞪了牛朝旭一眼。“牛总您先听我说完吧!还有第二个命脉呢。”
“哦?”
“低价竞争,低门槛竞争。中国人爱讲物美价廉,消费市场如此,可我们做制造业的都知道,现代这种大规模生产,从材料和工艺上能挤出的成本连苍蝇肉都算不上。所以最后低价竞争都会变成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才有价格优势。您既然有朋友做指甲钳,就会知道,以前中国也是指甲钳生产大国,好几百家呢。可是,大部分都是物廉价廉,现在都倒闭了,库存产品能卖个十年八年,都在天桥上摆摊卖呢。”
“这不就是我说的恶性循环嘛。”
黄立工伸出食指,戳在桌子上,毫不客气地说,“与行业并肩,与国家同行……恕我直言,牛总你对工业投资的理解很肤浅。”
牛朝旭一脸平常,“那我听听黄总深刻的见解。”
“你对工业创业的理解根本就是错的。你认为工业创业者就应该天天呆在工厂里,盯着材料和机床,恨不得亲自打磨零件装配产品,就像农民企业家一样,就应该卷着裤腿在田里插秧,不然不合格?!你认为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只能盯着材料和工艺硬刚,否则毫无出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