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远大前程》


    第(2/3)页

    “具体做什么?”

    “开放。”黄立工看到刘睿阳脸上露出些好奇的神色,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我想开放产业协作。你还记得我和大家说过的,鲲鹏的理想是什么,desig

    ed by Ku

    Pe

    g i

    Chi

    a。我们现在就来做这个事,我们释放产能,给其他品牌生产工业机器人。”

    “会不会早了点?”

    黄立工坚定地摇头。“不,现在是最好的时机。”看刘睿阳在沉吟,他放低声音,“我们现在的局面很好,称得上是鲲鹏的第一次跨越式发展。你别以为我不知道有多来之不易。我是在业界名声上玩了两手漂亮的,市场上也走对了两步,但是如果没有你和魏教授前期在技术上的积累和沉淀,没有你带着弟兄们日夜研究出的牛逼产品,也是白搭。但是,就是因为来之不易,就更要彻底、更要深入。停下来就是死。你不能指望老天爷给你两次机会。”

    刘睿阳被说服了,迅速思考了一下技术面的可能与可行性,说,“我还是觉得早了点,开放协作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更高。但是,我会努力。”

    黄立工咧开嘴笑,搂着刘睿阳的肩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他自然高兴,说服刘睿阳比他预想的要轻松得多。既然产业上的理由就能搞定,他就不用唱苦情戏了,愁眉苦脸地哭诉,再不整点激进的,都不用等技术或市场出事,产能闲置、园区空置就能把他的小命给要了。

    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其余问题就好办了。“管理的问题你放心,我已经开始对市场销售体系做改革了。既然要做开放平台,我们就是专业立足的公司。市场和销售也要立足于专业。”黄立工畅谈他的设想,销售体系将按专业领域来划分,每个领域都有独立的销售队伍。罗平志限制在焊接机器人板块,不让他染指其他版块。

    “罗平志肯定不高兴。”刘睿阳提醒他。黄立工嘿嘿的笑,“他会更不高兴的。我还要找些懂焊接的销售放在他下面,他销售很厉害,但是不懂焊接。你放心,我会搞定他的。他要不干,我也有后手。”

    刘睿阳不担心这些,他关心另一个问题。“光伏清扫机器人,我有个想法。”

    “什么?”

    “要不要让李佳试试?”

    “你是说他全权负责,技术和销售一把抓?”

    刘睿阳点头。“很多大厂是这么干的。”黄立工沉吟着说,“他们有足够的资源,钱、人还有市场空间,犯得起错。我们怕还没到那一步。”

    “不是说要把整个公司都变成这样。就是想让李佳试一下,就像个试点?”刘睿阳说,“你要让我找第二个人,我还找不出来呢。”

    “你觉得他可以?”

    “你觉得呢?”刘睿阳反问。他自己清楚,对于销售方面的判断,黄立工和刘斐要比他可靠多了。“我只能说,至少他有那个心气。”

    “你对李佳还真厚爱,跟你的小兄弟似的。”黄立工嘿嘿的笑,“你原来不是想把他培养成你的副手吗?!真去负责业务,对他是好事,但有谁能顶上来吗?”

    “我希望他能挣到安身立命的钱。”刘睿阳说,“我希望他能带着一小波弟兄挣到钱。”他转过头,看着黄立工,字斟句酌地说,“老黄,你有没有想过,底下这帮人不是要和我们比。他们收入不高,但是公司老总拿的也很少,这只是堵住他们的嘴。他们是要和他们的同学、朋友比,和他们的生活比。如果有工程师在我们这里挣到足够的钱,你还担心没有更好的工程师来投奔吗?!”

    “听你的,就这么办!”黄立工当即做出决定。他端详着刘睿阳,咧开嘴笑,拍着他的肩膀,“我就知道你行。”

    刘睿阳笑着说,“别高兴太早哦。”

    这个笑容有点让黄立工发毛,他隐隐觉得有点不详,忽然反应过来,刘睿阳对他的激进猛冲一向不以为然,唧唧歪歪的,当场就翻盘,今天委实太过爽快。还没来得及细想,就听到刘睿阳说,“起来走走吧。”

    “行吗?”黄立工的关切盖住了忐忑。刘睿阳站起身,缓步沿着江边走。黄立工不大情愿地站起身,跟上去。

    “是不是挑战很大?”他先发制人。

    “嗯。”刘睿阳点了点头,他明白其中的挑战有多大,但是心里也很清楚,这是必须去面对的挑战。企业也好,产业也好,看似繁荣的停滞期,往往需要技术上的飞跃,才能实现下一轮的蓬勃发展。“我们在技术上,也开始到瓶颈期了。你的开放战略,不只对市场有意义,对技术也很有价值。我们也需要丰富的生产场景。”

    “什么瓶颈?”黄立工问。研发和生产是相互成就的,技术上的优化和进化,必须在实际生产中去迭代、检验。如果生产不够大量,不够丰富,应用场景不够,技术也会慢慢封闭乃至停滞。但是,刘睿阳说的是瓶颈。

    “你要搞产业开放协作,对我的希望和要求是什么?”

    黄立工挠了挠头,脑中闪过刘睿阳平素说话缜密而斟酌的模样,想着怎么措辞。

    “是不是成本要尽量低,质量还要足够好,足够稳定?”

    黄立工苦笑,这个刘睿阳,怎么这会说话倒是简单直白起来。他点了点头。

    刘睿阳停下脚步,沉思着说,“这几年和你一起创业,才深深明白了,每家制造企业,都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他凝视着对岸灯火,长长地呼吸,像是看着过去几年中在幽暗中探索的岁月。“中国制造业要走的路,每家企业都会走上一遍。所有的挑战,一样不落。每家制造企业的命运,也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命运。”

    两人沉默了一会,听到江水轻轻拍着岸边的声音。

    “我们所有迎接过挑战的父辈们,所有现在仍在坚持着的制造业同行,我很尊敬他们。”刘睿阳几乎是苦笑着说,“我知道这种挑战有多艰巨,这种压力有多让人绝望。”

    “但也会让你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对不对?”黄立工瞬时想起汪自强,声音变得低沉而有力,“从来没有过哪个时期,我们这样普通的创业者,会和国家同一个呼吸,同一个命运。”

    刘睿阳把手搭在黄立工肩上,也用力地点点头。

    “说回我们。我们遇上的困境,也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困境。我们的核心、立足点……”

    “你的算法!”黄立工接过话头。创业之始,他们讨论过很多遍,算法是鲲鹏的起家基础,市场制胜之利器,也将是未来的护城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