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远大前程》


    第(1/3)页

    转眼三个月过去,天气变凉,已入深秋。

    周末,魏才圣给刘睿阳电话,让他到家里吃饭喝茶,老伴惦念他了。黄立工开车送他过去。几乎每次都是这样,只要是魏教授喊刘睿阳过去,黄立工自动自觉充当司机。

    校园里高大的梧桐树,金黄色的叶子飘落在地,走在上面踩的吱吱响。把车子停在家属院停车场,黄立工拎着礼物,和刘睿阳并肩走在校园小道,走一小段右拐就是家属楼。

    听到门铃响,一个中年阿姨打开门。这个阿姨在魏教授家干了七八年,俨然是半个家里人,对刘睿阳和黄立工不陌生。她张罗着把两位引到书房。

    魏才圣家里是四室两厅,一个诺大的客厅硬生生被隔离开,与一间房打通,开辟成一个大面积的书房,书房两侧是整面墙的书柜,从墙根顶到天花板,里头密密麻麻,满屋子书香。书桌挨着门,上面摆放着材料、图纸、台灯和座机电话,干净清爽。与书桌相对的,则是连着落地窗阳台的茶几和椅子。

    魏才圣坐在书桌前正在翻阅资料,看到两人,用手指着茶几和椅子,自己泡茶。黄立工不客气,开始动手泡普洱茶。师母端着水果过来,一盘车厘子,一盘石榴,石榴细心地一粒粒剥好,都是色泽晶莹的水果,刘睿阳起身要接过来,师母抢着放下来,伸手按住他,“别起来,坐,坐。”她目光温和,满脸怜笑,“你们先吃点水果,饭熟了再叫你们。”转身离开时,对魏才圣下命令说,“老头子,先停下来,陪陪孩子。”

    无论在外面怎么折腾,折腾什么样子,在她眼里,刘睿阳大概永远都是那个的脆弱而倔强的学生。

    魏才圣听话的转过身,问了问刘睿阳的身体情况。喝了一口茶,话题就直接跳到最新的科研进展,国外在人机结合方面的新突破,有家公司的假肢能从神经电流信号里学习人的本能习惯甚至潜意识,去配合甚至增强身体的活动能力。还有一家外骨骼机器人,已经通过美国fda审批,即将上市。

    “很让人欣慰,智能化的趋势从黑科技转移到增加人类生活的福祉上。”

    黄立工凑趣,“我也班门弄斧一下,现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大量技术和产品,最早都是军事和军工研究来着的。核能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就连微波炉都是军事研究的副产品。”

    “从好的一面说,人类还是渴望和平与幸福的,就算是军事和武器,最终也会想方设法用在人类幸福上。从坏的一面说呢,人的创造和创新冲动,起源于消灭和征服别人。”刘睿阳补充说。

    魏才圣哈哈大笑。

    “工业园区破土动工了吧?”闲聊结束,魏才圣开始问正事。

    “已经在建了。”黄立工喜色满面地说。签署协议后,事多如麻,他大部分精力在推动产业园项目。产业园区很快就动工,动工那天,黄卫东副市长亲自过来,跟马晓涛、黄立工、孔广华等人,挖了第一个坑。由于是江城市工业一类项目,报批省政府,在制造强国的政策引导以及良好的大环境下,项目审批一路绿灯。甚至是边开工边审批。周边集体土地征用以及涉及零星的农户搬迁,政府出面,处理得顺利稳妥。与此同时,动力机总厂改造工程也在同步进行。才三个月,园区就初具雏形了。“基建狂魔不是浪得虚名,中国搞基建的速度世界第一,再有几个月就可以入驻了。”

    魏教授点点头,“公司最近业绩咋样?”

    黄立工差点脱口而出说47%。这个已经成为他对外谈客户、企业外交场合的标准数字,但是面前是魏才圣啊。“国产品牌市场,我们已经占了三成的份额。我们的六轴机器人是国产品牌中应用最广的。”黄立工老老实实地说。这个比例应该更接近事实。“正常状况下,毛利在12%左右。”

    所谓正常状况,当然是指提回到原价的情况下。在提价前那半年多,与雄也二手进口机器人在客户终端的厮杀,所谓毛利也被蚕食的差不多了。

    “商业上的东西你们懂,你们自己决定就好。不过,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不能让商业影响了研发。做产品需要有前瞻性。”魏才圣的目光像一束微粒子射线,扫过黄立工,落在刘睿阳身上。“你们现在做了哪些创新?”

    黄立工不说话,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心里想,企业自然需要对产品进行优化和创新,但毕竟不是高校,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企业的创新是要面向市场的,鲲鹏目前面临的局势,首要是性价比,最低的价格,能用够用就好,创新自然也要围绕着这个战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