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远大前程》


    第(3/3)页

    “廖总,用低端的玩法未必玩得动高端产业。”许茜茜接过来。

    廖志超一撇嘴,大摇着头:“工业机器人是高端产业,可是,是谁的高端产业?!我们掰开说,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是什么?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干掉了机器人整机成本的七成。最核心,也最挣钱的环节,都在四大家族手里。”

    黄立工默然。廖志超的观念他不认同,但是事实是没错的。帝工的减速机、法克的伺服控制系统、定邦的伺服电机、JIA的电力控制,都是各自领域的霸主,全球占有量第一。这些企业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和锤炼。

    “整机呢,基本也是四大家族垄断了,全球6成的份额。你说高端产业,那是四大家族的高端产业,是你的吗?你拿什么和他们竞争?怎么竞争?”廖志超继续喋喋不休,“我们是幼儿园,人家是博士生,能够一起PK吗?你们的雄心我理解,但是好高骛远只会死得很惨。你们以为中国的制造业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就是懂得国情,认清现实,先把低端、低价搞好,把市场都占住,这才是生存王道。”

    看两人不说话,廖志超咳了一声,放低声调,缓和下来:“兄弟啊,你把总部搬过来,要多少钱我都可以搞到。你别以为我不知道,我这把年纪,在制造业也是老江湖了,你的低价策略啊,再大的水池都会被抽干的。你的市场,我的钱,一起逼迫四大家族量减价滑,把这市场占了,以后随你跑。”

    虽然这番钱景很诱人,黄立工还是摇了摇头。廖志超这番高谈阔论,他很熟悉,也曾经相信过。刚创办鲲鹏时,他和张文峰,与刘睿阳之间进行过无数次的类似的争论,他也许慷慨激昂地说过同样的话。但是,自从在林易明那里路演后,他逐渐认识到自己过往的投机和不坚定。大国工业,绝对不是这样制造出来的。也许,在刚起步时,需要积累,需要从权。但是,此一时彼一时,每一代工业人有每一代工业人的使命。到了这一代,还要死抱着上一代的所谓国情和经验,实在辱没了工业人的身份。

    黄立工伸出手,和廖志超握了一下,说,“多谢廖总看得起我们。不过鲲鹏的总部没法轻易搬动,鲲鹏的路线也不会轻易搬动。这也是我们融资的基本要求。”

    廖志超的脸色很不好看。

    两人自己打车回的酒店。

    黄立工坐在后排,许茜茜坐在副驾。

    “没想到苏州也有这么土的园区。”许茜茜转头看着黄立工,说。

    “那个家伙有几把刷子的。”黄立工闷声说。廖志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会儿满口江湖习气,一会儿学者般滔滔不绝,着实有些油腻。但这只是一面。另一面是,他捣腾国产工业机器人供应基地的概念,不管怎么说,结果看到了,大片工业用地、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银行信用额度都装在里面了。“但是也够愚蠢的,一看就不行,怎么还会有人给他钱呢?”

    他是很郁闷,工业投资都跑去投所谓风口和长袖善舞的人,那些埋头苦干、创新的实干精神,在哪儿容身?

    “投资也许会投错,但是绝不会愚蠢。”

    “嗯?”黄立工纳闷。

    “愚蠢和挣钱是两码事。一个地方,愚蠢的人才能获利,聪明的人就是亏损,如果你有钱,你会投谁?”许茜茜反问他。她在英国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带着他们做沙盘推演,聊到市场非理性时,郑重提醒过他们,资本永远都是理性的。如果看到资本在做愚蠢的事情,那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环境是愚蠢的。在一个愚蠢的环境中,最理性的行为反而是投资愚蠢,才能牟利退出。

    黄立工若有所思,怔怔地盯着窗外。许茜茜看他半晌不说话,小心地问道,“怎么了?”

    “虽然没融到钱,这次还是很有收获的。没准比钱的收获还大。”黄立工慢慢地说。

    “什么收获?”

    “聪明的人为什么要对愚蠢绕道而行?!如果愚蠢才能成功,那就用聪明劲去做愚蠢事呗。”黄立工笑了笑,马上换了个话题,“你以前和我聊过一个英国作家,叫什么来着的?你说过他写的小说,内容我没兴趣,但是书名开得很好,都是四个字的。”

    “狄更斯?”

    “对对,你和我说过他两本小说。”

    “《世事艰难》、《远大前程》。”许茜茜明白过来了,念出这两本书的名字。

    “世事艰难,远大前程。”黄立工重复了一遍,“这是我们的现实和梦想。我们都是这么一路走来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