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远大前程》


    第(2/3)页

    踌躇满志之际,飘得越高,就摔得越重。他很快就会品尝到。

    林易明身旁坐着的瘦高个笑着说,“黄总讲得很好。鲲鹏机器人怎样虽然没怎么弄清楚,但是黄总的口才是真见识到了,名不虚传。”

    这话别扭,黄立工心里皱了下眉,还没来得及接话,一个貌不惊人的矮个儿已跟着抛出了问题,语调又平又闷。

    “工业机器人结构是什么?”

    “一般来说,工业机器人由三大子系统构成。”黄立工微微一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一个是控制系统,这是大脑,接收和反馈,接收信息输入,处理信息,把结果和指令传输回去给动力系统,指挥他们做反应,做下一步操作。一个是动力系统,这是神经和血肉,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驱动机器人机身、手臂这些机械结构去做动作,完成人物。最后一个是机械结构系统,相当于骨架,容纳各个子系统,变成一个整体,并且负责完成所有的作业和任务。从部件的角度说,主要就是本体、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这些构成的。”

    “你们的鲲鹏机器人有哪些竞争优势?”

    “我刚才在BP里已经讲到了。”黄立工说。他们认真听了没?这么当法,投资人也太好当了吧。

    “我问的是你们的差异化优势。或者说,鲲鹏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核心技术?黄立工眉头真的微皱起来,挑选着字词,回答说,“我们的核心优势是性价比。说实话,目前国内来说,工业机器人能仿制成功,实际应用起来,保持价格优势,就很有市场,就是很大的成功。”

    “也就是说,鲲鹏机器人没有独有专利?”矮个子锲而不舍,语气甚至变得有些咄咄逼人。

    “当然有。”

    “发明专利还是实用性新型专利?”

    黄立工开始感觉到问题的压力了,“我们的技术团队在算法方面是国内最强的,所以,这个阶段的专利主要集中在算法上。”

    算法是实用性专利,属于软件著作权。说到这儿,他脑海里浮现出刘睿阳带领团队在钻研的画面。他之前批的那笔研发经费给刘睿阳,是咬着牙批的,占用了供货商的资金。他认同刘睿阳和他说过的,要想在工业机器人有所创新斩获,最便捷途径就是攻克控制系统,在于算法。

    刘睿阳把跟从魏才圣实验室研究多年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开发项目申报了863计划,即国家科技部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获得了参与资格,并把项目的实施落在了睿立科技……当初,刘睿阳带着这些尚在研发阶段的技术进驻公司,黄立工真实想法只是装装门面,睿立科技好歹也是一个具有原创精神的公司,并不是满大街挂着“科技”两个字的皮包公司,跑客户时候好有吹牛的资本——直至天使轮融资能够拿到一大笔钱,这些非正规军的个人天使投资人,竟然对这些国家级科研项目燃起崇拜,当作是荣誉,转身出去和别的土老板吹牛,我投了个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他意识到,这些可不只是光耀门面的荣誉,背后也许存在着巨大的商机。自然,这么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写进了BP里。

    这么大的字,这么醒目的表述,有图有真相,难道他们看不到?黄立工在心里暗自嘀咕。

    “本体是自主生产的?”

    “是的,自我生产。”

    “伺服电机呢?”

    “合作商。”

    “减速机呢?”

    “合作商。据我所知,国内企业都是外部采购的。”黄立工回答的很快,一股焦虑隐隐自内往外侵蚀。

    “也就是说,鲲鹏工业机器人除了系统集成的算法外,其他核心部件都是合作商供货?”

    “是的。”黄立工再不情愿,也只能这么回答。他额头上已经出汗了,屋里似乎变得好闷热。前面的路演不少,也碰到过刁钻的投资人,但眼前这位委实有点可怕。这个小矮个其貌不扬,声音扁平,搁在哪里都不会引起人注意,没想到却是个审问高手。他只问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不管你如何含糊、绕弯、用漂亮言辞答非所问,他总是不动声色,硬邦邦地拽回到原先的问题上,确认、追问,让你自己一步步走到圈套的中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