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秋闱(七)-《大明小人物》


    第(2/3)页

    但就像屠刀杀不完贪官一样,老朱皇帝的严惩,也无法让心术不正的考生望而却步,怀挟之风难禁,朝廷只得一次次重申加强搜检,加重惩罚力度。

    何志远不禁想自己前世时的高考,监考老师都会在开考前扯一嗓子:“把一切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收放到前面来!”却不会让考生解开衣服,仔细搜检。心理暗道:“这真是万恶的旧社会啊!”

    正在胡思乱想间,便听见里高声喊道:“准备搜检!”只见一群八九品的官员,带着搜检军到了巷子里。

    “十人一行贴墙站好!”随着搜检官一声令下,众考生便纷纷起立,光脚穿着内衣,手里拿着衣袜,排着队站在甬道里。

    第一位考生由两名搜检军搜身,从头到脚,仔细搜查,那些官员们则紧盯着,以防有什么纰漏。这些人的检查极为变态,上穷发际,下至膝腫、倮腹赤裸,无一遗漏,毫无礼待士人的意思。

    其实这些搜检军之所以如此较真,当然不是为了国家抡才大典的公正性负责,而是因为搜出一个舞弊者,便会赏银三两,顶上他们两个月的饷银呢!当然能够蹂躏一下高高在上的读书人,也是机会难得,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这些搜检军都是富有经验的,除了考生身上以外,对其随身携带的考蓝考箱更是重点检查,用个小锤子东敲敲西敲敲,听听笔管是不是空心的,砚台、考箱等大件有没有夹层,还有被褥也要拆开检查,甚至于考生带来的的包子,馒头,也一概切开,瞧睢是不是夹心的。

    也着实能检查出一些夹带,每当有所收获,搜检军们便兴奋的低呼,将如丧考妣的作弊者拖出去,每每此时,其余的考生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对考试的印象也就更坏三分。

    这种搜检的速度极为缓慢,等检查到何志远时,已经太阳偏西,那两个搜检兵刚要对他动手,左边那个突然一愣,朝右边那个递了一个眼色,那个兵丁也吃了一惊,旋即恢复常态,装模作样的搜查起来,实际上手都没有碰到何志远的身体。

    面对着何志远询问的眼神,左边那个趁着靠得近,在何志远的耳边轻声说道:“我们是青州段千户手下的兵,这里都是段千户手下的兵。”何志远一阵恍然,在去年清剿马亓山土匪时,何志远曾经给段千户手下的兵丁每人五两银子的赏银,显然这两个兵丁是认识何志远的。

    既然有了熟人,便免了那一遭虐待,只是遮人耳目的做了做样子,便被放行进去,在门口接过考卷,终于进了龙门,只见大门旁悬有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上联是“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下联是“出门一笑,看明湖月满,百泉水涌。”

    看到这幅温暖人心的对联,那因为漫长搜检而浮躁的心气,便平静下来,抖擞精神跨进贡院,便见其格局规整肃穆,一条宽阔的青石板通道,正对着全贡院最高的建筑“明远楼”。这楼便是整个贡院的中心,有三层高,除了一层门窗俱全处,二三层都只有柱子没有墙,这当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因为“明远”二字的意思,便是“明察远近”,即是说,这座建筑是巡考和监考用的。

    考试时,负责考场纪律监临、提调、巡察等官员,都会爬到这座楼上去,居高临下府瞰,整个考场一览无余。监视考生与考生之间、具体监考的士兵、士兵与考生之间、考场内外是否有串通作弊行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