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远大前程》
第(2/3)页
汪自强捏了捏黄立工的肩膀,“欢迎加入老兵的行列。”
又有人拿着酒杯向汪自强走来。
“酒会结束,你等我一会。”汪自强低声对黄立工说,转身向来人走去。
喧嚣散尽,空气寒凉,汪自强和黄立工拿着酒杯在酒店房间的大阳台上远眺黄昏。这是汪自强的习惯,在外住宿,房间大小无所谓,必须要高,必须有阳台,而且要够大。谈完事,应完酬,站在大阳台上,无所拘束,登高望远,俯视楼宇车流,隐隐有怀抱天下之慨。
“汪总,你打死我也想不到,你会收购酷开。”黄立工难以置信的感觉仍未消失。
“我也是往山崖下跳。”汪自强长呼一口气。他雄心勃勃,想把华普做成第一流的工业机器人企业,近年来势头虽然不错,但在汽车领域还是缺乏竞争力,屡遭四大家族之一的法克公司狙击。
酷开遭遇帝工集团在减速机供应上“卡脖子”后,一度颇为狼狈,痛定思痛,意识到工业机器人的竞争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地步。必须积极进取,主动创造机会,在四大家族的内部竞争中抢占领先身位。然而,受金融危机余波影响,酷开本身就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更别说加大投入追赶同侪了,最后放出风声寻求国际资本合作。汪自强嗅到了血迹,迫切的使命感让他决定收购酷开。最终,在与多家国际资本集团的竞争中,华普脱颖而出。汪自强亲自出马,打动酷开,其中关键是,华普不仅仅是提供资本而已。华普懂工业机器人,尊重研发的独立性,并且其背后的华度汽车能提供强有力的应用场景支持,最大限度实现产研用的结合。最重要的,这一切背后的关键词是,中国市场。
虽然在德国国家层面审查时一波三折,最终华普还是将酷开揽入怀中。
获知德国政府审查通过的消息的那天,汪自强正在抚顺,当即一个人冲进车里,驱车远去。
“你去了哪?”
“鸭绿江。”汪自强说起那天,声音里仍带着一丝颤抖。他开了三个多小时车,到丹东已是黄昏,站在鸭绿江畔,中朝友谊大桥边,触摸着锈迹斑斑的铁柱。江水声滔滔入耳,就像六十几年前一样,诉说着坚守和击退的壮举。他在夜色中,仰天长啸,大哭一场。
“那是你父亲出发的地方……”黄立工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