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远大前程》
第(2/3)页
刘睿阳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
黄立工把眼光投向会议桌另一侧独自坐着的范杰。范杰是赛尔科工的工业投资基金的合伙人,接受许茜茜的委托前来议事。许茜茜此刻人正在伦敦,她离开武山后,没有按父亲的意图入主工业投资基金,而是返回英国,从那里开始她的事业。
范杰直着腰身,略为颌首,说,“我记得,当初我们投资的时候,黄总的承诺是独立IPO。”
黄立工马上接话,“这次股东会议,就是想和大家商议这件事情。目前这个情势下,独立上市更好,还是被上市公司并购更好?”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颇为棘手。因为这是植根在人性内部的选择困境,接过就在手边的烧饼,还是等着未来的馅饼?
如果就投资收益倍数而言,自然是独立IPO更好。但是能否成功独立IPO,需要多久?一切都是未知数。再好的收益,如果不能实现,也等于零。
当初黄立工四处融资时,对投资人作出的规划确实是独立IPO。此次引资,牛朝旭在前期交换意见时,给出两个方案,要么战略投资;要么上市公司股权置换,把部分老股东股份置换成上市公司股份。股权置换的方案对前期投资者有利,无论创始人还是各轮投资者,都能轻松套现,但是进入睿立科技的钱就少了。黄立工毫不犹豫,选择了增资扩股。把融资的钱留在公司,解决公司经营现金流,继续投入研发板块,才是他的根本目的。
他当时没有和股东们商议,此刻就更不会和盘托出。
“还没到二选一的时候吧?”范杰温文有礼地说。
“不,范总,野蛮人已经到门口了。”黄立工摇头,“我相信你也知道,近期有不少正在进场的,和想着进场的企业,大都是资产上百亿的大企业,或者上市公司。对于他们来说,把技术骨干挖走,甚至是把一个团队都挖走,不是什么难事。”
“每个行业都会发生这样的事,他们未必能做起来。”
“如果挖的是我们团队呢?或者,他们去并购我们的竞争对手呢?”黄立工恳切地说,“我们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即使不去主动找,也会被很多并购方盯着。如果将来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结果,还不如现在我们有自主权,主动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并购方,资金、市场、平台等方面都能给予全力支持,让企业走得更快。”
“你说的这点我同意。并购不是一个糟糕的选择。”范杰扶了扶眼镜,沉吟着说。黄立工心里刚松了一口气,却听到范杰继续说道,“不过,乐阳工业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吧?如张先生所说,价高者得,但现在我只看到一个出价的。融资这件事情,黄总没有提前知会我们。至少我们也能略尽绵薄之力,找到几个出价的。”
说完,他看着黄立工。黄立工说不出话来。他把桌子上摊开的笔记本合起来,拿在手里,缓缓站了起来,往会议室门口走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