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远大前程》


    第(2/3)页

    “怎么了?这里发生过什么特别的故事?!”马晓涛看到黄立工忽然停下来,有些恍惚的模样,饶有兴致地问道。

    “没……就是个女生老在这里堵着我,吓得我有时候都要翻墙出学校。”黄立工笑了笑。他说的是刘斐,那时候名字还是刘桂花。

    “后来呢?”

    “没有后来了。”

    马晓涛遗憾地摇了摇头。

    车子拐了一个大弯,停在一个陈旧的铁门前。动力机总厂几个毛体书法铁艺大字站立在门顶,很有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上了年纪的看门人认得黄立工,打开链子锁,推开铁门,目送着一群人鱼贯而入。他一直站在门口,眼睛如何都不舍得离开,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厂里许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满地葳蕤,一条道通向正面远处的办公楼,一行白底红字仍悬挂在通道中央的空中,“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左右两条道则通向两边的厂房,水泥路面两侧是疯长的野草和荆棘。有闲置的塔吊,高耸圆柱式锅炉房,裸露外三根粗大的锈管在空中交织,伸向厂房。一栋栋厂房,钢架结构,挑空很高,设备已被搬迁一空。墙上工友们用油漆泼上去的图案依然在,一个拳头砸在张贴上,夸张的手法提示着工厂的历史。

    站立其间,当年的喧嚣和粗旷,歌声绕梁的日子,已经遁去。热风吹进来,拐进空荡荡的厂房,凉却了下来。厂房外侧,细铁柱做成的围墙,隔着一条马路,是厂区宿舍,八层高的红色砖瓦楼房,建于一九八〇年代。

    黄立工默然无语,带着马晓涛转了个遍。

    马晓涛摸着厂房墙壁,“经历了这么长时间,还这么结实。”

    黄立工笑笑,“那代人建设的工厂,没人敢偷工减料,也没人愿意偷工减料。”

    “你和刘工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的?”

    “是的。睿立科技有些骨干,比如生产、质检,他们都在这里干过。”

    “有些精神是传承下来的。”马晓涛难得有些感慨的神情,问,“我听你说过,这个厂子,当年占据武山镇机械制造的半壁江山?”

    “是全县的半壁江山。因为这个厂,建起了医院、学校,还有菜市场,最鼎盛的时候,武山镇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跟厂里有关系。”

    马晓涛转身过去,问手下们,“你们觉得呢?”

    随行的人还有人正拿着手机拍照呢,顿时七嘴八舌:

    “这里感觉不比北京798艺术园差啊,可以改造成一个小798呢。”

    “我看改成工业题材电影拍摄基地更好,我们不也正好要涉足一下影视业嘛。”

    “这个地方一进来,心都安静了,真像个古战场遗址。”

    ……

    马晓涛转回头,一脸慰然的笑意,“我明白你为什么那么坚持了……这里才是你的故乡。我们不能只干暴发户干的事,对吧?那就这么干吧!”

    黄立工莫名觉得鼻子有点酸酸的。他心里暗想,决不能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他堂堂七尺男儿,第一次鼻子酸居然是因为另一个男人。

    回到睿立科技会议室,气氛就变了。那个咄咄逼人的富二代马晓涛又回来了。

    “黄总,你跟我说实话,产业园规划招商能完成吗?”马晓涛问。

    坐在马晓涛对面的,除了黄立工,还有刘睿阳,许茜茜和生产总监邓建阳。张文峰在江城有事,要晚些才能赶回来。

    这种阵势,显示着这次会谈的重要性。

    “能。”黄立工反问,“咋了,没信心?”

    “有人提出质疑,产业园招商需要示范,需要龙头。”马晓涛意思很直白,共享工厂模式也好,还是吸引同行入驻也好,领头羊必须在行业里“过硬”。睿立科技能担当得了龙头吗?

    马晓涛团队里有人适时地嘀咕,声音不大,但能听见,“工业机器人不都是什么四大家族嘛,国内要是搞来华普机器人,也算龙头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