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远大前程》


    第(2/3)页

    侯大勇冲着黄严摇头说,“老领导,你看看,这家伙满脑子生意经,家传基因啊。”

    黄严会心一笑。

    “华普机器人来找过我,想提供样机,还会给点赞助的。”侯大勇正经说道,“他们懂行,知道这种国际场合亮相,本身就是变相打广告。不过呢,我提议多找几家,从中选出一家来。我那时候就想着鲲鹏机器人,武山出品,自家企业。近来势头又猛,不给赞助费也没人说什么。”

    “难得你有心了。”黄严拍拍侯大勇膝盖。

    “嗨。不过,产品质量得过硬,别上去就趴下了。”

    “华普机器人连这个都不放过?一个大国企。他们对外主要搞极限作业的特种机器人,AGV移动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不是主业,只是给自己用的吧。”黄立工说,“不像我们,做的就是焊接机器人,总工程师是刘睿阳,刘高工的儿子。”

    言下之意,根正苗红,专心专注。几人转而聊起刘睿阳,正说得热闹,门铃响了。

    “你刘叔来啦。”黄严示意儿子去开门。

    刘大桥端着一个大茶缸,泡着浓浓的红茶。黄严这两年愈加变本加厉,以前还会备个待客茶叶,如今动辄搞上一屋子的云雾绿茶,别的茶叶都不见踪影,他只好上门还要自备茶水。

    刘大桥坐到主沙发上,黄严把屁股往沙发那一头挪了一挪。黄立工看着他俩,刘大桥还是浓密厚黑的头发,和父亲满头花白对比强烈,蓦地有些心酸。

    “听说武山镇周边要搞一个新工业园区?”刘大桥径直问黄立工。

    黄立工点头,“是的。”

    “你们挑头起来开发的?”刘大桥盯着他。黄立工一时摸不着头脑,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这事儿,在武山镇已经不是新闻了,刘大桥这么郑重其事地询问,似乎别有所指。是担心规划太大,他和刘睿阳啃不下来?他缓缓点头,说,“这事儿是我们发起,政府支持。开发呢,是和一家产业地产公司共同开发。这是个大项目,需要有实力,有经验的合作伙伴。”

    “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在广东都快成常规项目了,好几个地方在搞,热火朝天。”侯大勇帮腔说,“长三角也是这样。小黄厂长在江城也搞起来,是大势所趋。机器人以后会成为工厂里的基本配备,就像流水线一样。”

    “唉……”愁色毫不掩饰地爬上刘大桥的脸。黄严轻拍一下身边的老搭档,说,“我们年轻的时候,站在机器前,不也盼过有一天机器会自己转,自己把东西都生产出来, 我们坐在那里喝茶看看就好了。现在,这一天真的要来了,是好事啊,老伙计。”

    “我知道是好事,对国家来说是大好事,大势所趋。只是……”刘大桥扳着手指数着街坊领居,那些动力机总厂腾退闲置的老技术工,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生活艰涩的,轻轻摇头,“一辈子练就的技术,就靠这个吃饭,没想到人还没不行,技术就先不行了。就算是势在必行,可是他们被机器替代后,怎么生活呢?拖家带口的,年纪也上来了,再去学,怎么竞争得过年轻人,怎么竞争得过机器?别说他们,就算是年轻人,学机械的,未来怎么就业?”

    黄立工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想起生产总监邓建阳告诉过他的,有一次刘大桥从鲲鹏机器人测试车间出来,沿路穿过两排整齐划一地挥舞着手臂的焊接机器人,面对儿子的杰作,他毫无兴奋,相反满脸都是落寞。当初刘大桥送刘睿阳上大学攻读智能制造时,会想到今天这个担忧吗?他在家里和刘睿阳唠叨这个事情时,刘睿阳又会怎么回应呢?

    可是,时代的车轮终究会往前,绝尘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