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远大前程》


    第(3/3)页

    刘睿阳紧紧握着拳头。这么多年过去,他都很少想到那个晚上,也流不出眼泪。现在,悲痛像深海水面下无声的浪席卷过来。他把手放在大腿上,用力掐着,似乎很痛,又似乎什么都感觉不到。他怎么拥有正常的生活希望呢?心里有个声音对他喊,怪物,怪物。这大概是他们永远没法理解的。

    黄立工一点都不知道就坐在身旁的刘睿阳内心的波涛汹涌。他很宽宏大量地放手让刘睿阳处理李佳的事情,如果是别人提出来,他会劈头盖脸压回去的。刘睿阳不一样,他知道刘睿阳是谨慎而爱惜羽毛的人,如果他主动提出做一件不见得擅长的事情,他一定会做得比任何人都细致且到位。

    现在得想点更重要的事。更重要的,自然是钱。那个日本人……他确实有睿立科技迫切需要的东西。钱,经验,国际拓展的资源,但是,黄立工已经隐隐感觉到,钱意味着约束,而战略上的帮助往往通往控制。

    他打算和许茜茜聊聊。

    许茜茜看着Ki

    dle,黄立工和刘睿阳说话声音很低,模糊听不清,偶尔几个字眼飘进耳里,说到激动时声音又大了一点。她知道他们是在说李佳的事情,而刘睿阳希望自己来处理这件事。飞机上不是谈正事的理想场所,人多,嘈杂,总会被不经意的耳朵听到的风险。刘睿阳也是千密一疏,为什么要在这种环境说起……许茜茜放下Ki

    dle,忽然想,自己是不是低估了刘睿阳的狡捷。也许,他就是特地选择在飞机上聊这个话题。这个场合里,黄立工没法激情澎湃,大喊大叫,用语言的气势去压服别人。他只能收敛着,在受限制的环境里,黄立工容易接受提议。看来,刘睿阳对此事早想好如何处理,如何让黄立工同意。他是个纯粹的技术人,但绝对不是傻白甜。

    她下了个结论,在这个企业,刘睿阳很重要,也许只有他才能约束住黄立工,在需要的时候让黄立工清醒过来。

    “他把你当刚出道的呢……”许茜茜笑着说。黄立工和她聊起白岸国际资本和日本人。她随即反应过来,黄立工确实是刚出道的,很多事情都是摸索着往前,国际投资基金也是第一次接触。“他说的东西,你别太当真。”许茜茜提醒他,搞投资的,都是销售来的。别说投资经理,就是合伙人,甚至老板,职位越高,越是大销售的性格。“销售说的话,你全当真的听呀?一样的嘛,你到处跑去推销你的机器人,说过的话可不少吧,哪能都当真?”黄立工不解,不是有钱的才是大爷吗?睿立科技成立以来,他和张文峰也跑了好几家国内企业和基金,融资拉钱,基本都是求爷爷告奶奶,说起来一把血泪,怎么到了国际投资基金就反着来了?

    “因为钱是有成本的。”许茜茜解释,就像工厂生产,钢铁、能源、原料、零件等等,这些都是成本;资本也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利息。“任何东西,只要有成本,就有压力。”对于资本投资来说,最底线的压力是跑赢银行,最终的回报不能比把钱放在银行里啥都不干还差吧。对于组织和管理资本的人来说,他们必须想法准确而快速地找到优质项目,并且把钱投给它们——不能让它们拿了别人的投资——这就意味着吸引和说服,销售的本质。

    “你的意思是说,那些人是大爷,是因为他们没有压力;而他们没有压力,是因为他们的钱没有成本?”黄立工茅塞顿开。“难怪!我这么优质的项目,那些人看都不看就拒绝!他们根本没有压力必须要找到好项目嘛。”她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他为过去几年最大的郁闷和挫折找到了强大的理由。

    “凡事有利有弊。不尊重价值的钱,很难拿,但拿到后也没人管,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尊重企业价值的钱,更容易拿到,只要你真的有价值,但是也会很多约束,不是那么容易花的。”许茜茜进一步分析说。黄立工听到约束这两个字就皱起眉头,“既然是优质的项目,难道不应该是充分信任,让它放开手脚去发展吗?”

    “一样的道理。给钱的没有压力,就会乱给;拿到钱的,没有压力,不也是会乱花嘛。”这种天真的说法许茜茜听过太多了,偏且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江湖很真诚地问出的。如果你反问他,对于他优秀的手下,他会不会也充分信任,不卡预算,人财物都完全自由?他会讶异,甚至有点像受辱,一副你这个不懂事姑娘的模样,说,我和他们怎么会一样?!我是老板,创造价值,他们只是打工的。

    许茜茜不想纠缠在上面,不等黄立工回应,快速地接着说,“另一个,不尊重价值的钱,反而能拿到更多。估值与价值或回报都无关,就很容易往高里估,大家都开心。尊重价值的钱呢……国际市场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也未必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时间,现在只是表达意向,意向再强烈,到落地成交也还远着呢,它有它的规范流程。二是,经不经得起折腾。一定会和你斤斤计较的,想尽办法了解更多信息,跟查家底一样,好做出准确的估值。钱不多,还会把公司查得鸡飞狗跳。经不住查的话,很可能融不到钱;融到了,估值也会压得很低。”

    “嗯……知道了。我还是想请他们过来看一看,总要见一下。”黄立工自有盘算。许茜茜说得对,这笔融资指不上,即便最后到位了,对企业管理的冲击会很大。但是,接触的目标并非只是为了融资,还可以是别的。在目前这个阶段,鲲鹏机器人最最需要的还不是钱,而是市场的认可。认可并接受。作为创业者,他会做一切事情,只要对眼前有帮助。实际上,这次来印度,他对中标并不抱有太高的希望,毕竟是刚杀入这个领域,况且真的中标了,如何实现上千台的产能,是更棘手乃至不可能的事。他的真正渴求是在用户端砸开口子,树立鲲鹏机器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再过半年,就可以真正到市场里厮杀了。虽然过程曲折,但目标确实是达到了,甚至超出了预期。

    后来,他获悉,印度的项目不是好做的,即便中标后,印方仍会无休止的压价、提高要求,最后中标的雄也公司人仰马翻,牵扯无数精力,却挣不到几分钱,最后核算下来,是亏损的。如果算上遥遥无期的尾款,那简直是亏血本。回头来看,鲲鹏机器人反而是挣得了最佳结果。黄立工饭局上讲起这桩事,爱用一句话结尾:这是天意,老黄不能死,鲲鹏当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