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远大前程》
第(2/3)页
就是这么简单的方法。间谍的真正挑战是靠近飞机,想法进入机舱,一分钟就足够。只要进入机舱,他从靴子里掏出一根小小的磁铁,在高度计表盘的下方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放好磁铁,就可以溜出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U2起飞,正常飞行,进入苏联领空,提升高度,高度计指针逐渐转过来,八千、九千、一万……越来越靠近那小根磁铁,磁力的作用越来越强,把指针拖向更高的标数,最后指向二万的时候,其实真实的高度才是一万多。这个高度足以让三架米格飞机神不知鬼不觉地跟在它身后,紧紧咬着,干扰、夹击,惊慌失措的U2飞机艰难地突出包围,另一架米格飞机斜地里冲出来,撞在它长长的机翼上。
一个间谍,一个不到1美元的小工具,两分钟,搞定一架上千万美元的飞机。
“许姑娘的话启发了我。老黄,我们都陷入先入为主的误区,我们下意识地认定,如果事故是人为制造的,那些环环相扣的环节肯定是精心设计出来的。”
黄立工豁然开朗。是的,要说有人精准地控制事故,确实不可能。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精准呢?也许,捣乱者自己都意想不到会产生这么完美的结果呢?有没有可能,他只是想踩上一脚,搞点破坏,结果却阴差阳错,酿成一场雪崩,一场完美的风暴?!
从这个视角去看,有些因素可以排除掉。印度沙漠的细小沙粒、密封等级、印度光伏电站的电磁干扰,还有最要命的累积误差,这些都在设计者的认知之外。如果刘睿阳和团队都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也就很难成为破坏者的设计基础。
剩下的因素就没几个了。
“轴承。”刘睿阳竖起一个指头。那个磨损得有些厉害的轴承,看来不能完全归咎于产品质量和印度沙子。
“磁铁。”刘睿阳竖起第二个指头。
“普通磁铁恐怕不太行。”
“叠加了电磁场。或者,如果是钕磁铁之类的呢?合适的位置,靠近控制系统,就会干扰精度,还可能造成时滞。”
黄立工狠狠点了下头。“没有第三个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