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章:【大树底下好乘凉】-《人类高质量生活》
            
            
            
                
    第(2/3)页
    余敏有些紧张道:“你好,贺姐,我们欢迎交流。”
    他们开始参观海内网的网站,甚至与其他程序员交流源代码思路,余敏竟也不阻拦。
    可越是接触越觉得惊奇,“咦,小伙子,你是在做视频播放器吗?你用的什么压缩程序,为什么这个电影文件这么小?”
    “是我们公司自己研发衔尾蛇压缩数据算法,目前还在测试阶段,还未推广上市。”
    ……
    “孙主管,这是你们网站的自主防御系统,用的是蠕虫攻击?”
    孙翔苦笑道:“前段时间我们公司遭遇了强烈的外界攻击,我们疲于应付,我们老板只花了很短时间,就拿出了这款自主防御功能的防火墙程序,击溃了所有来敌。”
    越是参观,他们越是心痒痒。
    迫不及待想要与徐福聊一聊。
    终于过了半个小时。
    徐福的身影出现在会议室,跟着的还有一个长相清纯漂亮至极的女孩。
    一身OL装,职位似是秘书。
    姜南笙有些紧张,陪着徐福坐下,一本正经的摊开笔记本电脑,准备记录会议纪要。
    今天又是小姜秘书上班的一天。
    徐福开门见山道:“相信诸位已经对海内科技有过初步印象了,目前海内网的实名制注册用户数已经逼近五百万,这个数目还在飞快上涨。
    “我们将打开天使轮融资,拟融资10%的股份。
    “在此之前,有许多投行找上门过,但我们并没有准备接受外部资金。本来没想这么快融资的,恰好最近面临飞速发展期,又恰巧听我们的校长说过,中科院的领导也对我们的网站感兴趣,便索性找到你们。相比那些纯粹的投资资本,我更倾向于能得到中科院的人才帮助。
    “但要首先声明一点,人工智能核心浊,不属于海内科技公司,它是我的私产。我可以授权海内网使用浊的管理能力,海内网将为浊的进一步孵化,创造温床。
    “这是首要条件,如果这一点无法达成共识。那我们接下来的谈判,也没必要进行下去。”
    科学院和国资委方的代表沉默了片刻。
    众所周知,海内网最有价值的必然是这一款特殊的人工智能核心。
    如今将智能核心单独提出去,海内网的估值显然会大打折扣。
    当然,也并不是说,五百万的实名制注册用户就不值钱了。
    毕竟他们现在还在飞速发展中,也许下个月来,用户数就已经翻倍。
    但这伙人来这一趟的核心目的,可不就是想看看这款人工智能核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嘛。
    他们有心要讨价还价一番,可是对上几位数字研究中心的院士杀人般的眼神,要说出口的话也便说不下去了。
    这一趟如果谈都没谈就黄了,这帮院士会真的杀人也不一定。
    “徐总,你对自己公司的估值是多少?”
    徐福道:“不超过500万注册用户,按500万用户计算,每位用户100元,目前公司里,我曾注资过一个亿,现在对公司的估值6个亿。我们公司采取AB股形式,除了核心创始人团队,融资持有的股份只持有50%的投票权。”
    “我持股90%,两位创始人各自持有5%的股份。拟定天使轮融资10%的股份,在未来或许会划分出20%的股份进入期权池中,奖励公司员工。”
    这个方案,对投资人极其不友好。
    尤其是天使轮就估值六个亿。
    哪怕你投了一个亿进去,毕竟也只是一家创建才几个月的新公司啊。
    几个月就翻了六倍。
    抢银行都没这么快的。
    这个价格……
    哪怕是再看好,也少不了要一番讨价还价。
    第一天见面,双方谈论了很多,显然无法立刻达成合作。
    然后第二天,不知怎么的,海内网开放天使轮融资的消息就传出去了。
    这个消息一下子在投资圈爆发开来。
    许多资本挥舞着钞票杀到西安。
    中国IDG资本、红杉中国、软银中国、深圳创新投资、君联资本等等都杀了过来。包括杭州一家电商公司,乃至鹏城的竞争对手,竟也来凑凑热闹。
    而徐福狮子大开口的六亿估值,也吓到了不少人。
    竟然没人退出。
    消息越传越广,全国媒体都在报到。
    一家创建不足三个月的社交网站,估值已经超过六个亿。
    平均每个月两个亿的创富速度,创造了国内创业的记录。
    而公司的创始人徐福,也被媒体深挖。
    竟然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在校大专生。
    不是名校,甚至不是本科。
    就特么离谱!
    《大专生大一创业,三个月创富六亿,创造国内大学生创业神话!》
    《为你揭晓海内网核心机密,人工智能之父十八岁?》
    《海内网人工智能是否已领先全球?》
    《天才神童,大学创业三月身家破亿!》
    《众多投资基金齐聚西安,海内网天使轮融资花落谁家?》
    ……
    各种报到开始层出不穷,直形成社会热点。
    西安政府后知后觉,竟然是通过媒体报到,才知道自己家后院诞生了这么一家高新科技公司。
    以前老想着找外资投资,求爷爷告奶奶,对那些资本家各种妥协求发展,别人还爱答不理。蓦然回首,才忽然发现,自己家里竟然多了一家资产数亿的新兴科技公司。
    什么样的公司,政府最喜欢?
    你以为是房地产商?
    屁呀。
    自然是新兴科技公司无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