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日军虽然占领了“土地”,却未能有效控制“土地”上产出的“粮食”。他们那套依托点和线、通过伪政权征粮的体系,在八路军发动起来的“汪洋大海”面前,变得千疮百孔,效率低下。 “这就是答案啊……” 顾家生喃喃自语。 第五军此刻面临的困境,在八路军那里,是被提升到了“生存与毁灭”的战略高度来应对的。 他们不是在简单地“筹措军饷”,而是在进行一场彻底的社会动员和经济斗争。他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将自身的生存与人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获得了近乎无限的韧性和生命力。 想到这里,顾家生对那位伟人的钦佩之情更深了。 “这些‘大学问’,核心恐怕不是‘搞钱’的技术,而是‘搞人心’的艺术啊……” “要不……找个由头去‘取取经’?” 顾家生的眼中,亮起了一丝光芒。那不仅仅是解决第五军粮饷困境的希望,更夹杂着一种跨越立场、对真正强者和智慧的本能向往。 事实证明,只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结合,才能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个在后世被总结出的真理,在这个时代却需要无数人以生命和信念去摸索、实践。 而对于顾家生来说,他是拥有上帝视角存在的,来自后世的他是知道历史最终走向的。 他知道哪条船最终能驶向光明的彼岸。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当然想“上船”,提前登上那艘注定胜利的大船,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更是为了能更快地、更直接地为他深爱的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是老头子那一边…… 顾家生得承认,老头子虽然有着诸多缺点——专横、独裁、刚愎、多疑、喜欢微操,有时甚至是迂腐,其麾下的派系更是倾轧不断,腐败滋生。但就冲着他抗日这个点,顾家生就认他。 在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位名义上的领袖毕竟没有投降,撑起了正面战场的脊梁,无数将士在他的号令下(无论这号令是否正确)血洒疆场。仅凭这一点,顾家生就认为“老头子”对华夏是有贡献存在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