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双廖齐至-《抗战之血肉熔炉》
第(2/3)页
不,也不是原点。日军为缩短战线,于2 月下旬,桂南会战结束后自动放弃昆仑关、宾阳等地,撤回南宁固守。
顾家生又想到此刻第五军的现状,心头也不禁一时百感交集。
昆仑关一役,第五军这支中央军绝对嫡系是真的被打残了。开战前近六万虎贲,如今满打满算,也只剩下三万出头。具体到各部队,更是令人心头发沉:荣六师只剩下一万出点头;100师情况稍好,还存七千多人;由张凯统一指挥的军部直属部队,更是损失惨重,只剩下不到两千人。
至于“日奸”部队归义旅......只能说犬养忠义那小子,又回到了联队长的位置,由此可见归义旅的伤亡情况有多么惨重。
而最让顾家生感到不舍的,是邓少华的135师被“老头子”划走了。这原本是第五军麾下唯一一个编制还算齐整的师级单位,结果硬是被老头子一纸调令分了出去,明摆着是要让邓少华另立门户,升任军长。对此,顾老四虽有不舍,却绝不会阻拦。
毕竟,这是手下弟兄高升了,而且135师无论以后走到哪里,身上都打着第五军的烙印,这份“香火之情”是断不了的。他甚至在接到调令后,亲自为邓少华摆酒送行,席间只说了一句话:
“祝君前程似锦,勿忘第五军。”
“老头子”显然也不会让第五军这个金字招牌空着。135师前脚刚走,新的填补后脚就到了。将原本隶属第九战区的第58师廖林奇部,划归到了第五军建制。同时,还将新22师的副师长廖耀厢,平调至第58师担任副师长。
这一番人事安排,可谓是意味深长。更巧的是,这两位仁兄都姓廖,一些不知情的,还当是“老头子”给他顾老四送来了一对“廖家兄弟”。
一位是黄埔四期的廖林奇,一位是黄埔六期的廖耀厢。真论起资历来,可都是他顾老四正儿八经的学长。
对于廖耀厢此人,顾家生是如雷贯耳,这位可是青史留名的人物,能打仗,会来事,是个难得的“多面手”,当得起他顾老四心底由衷的一声“猛将兄”,属于用起来顺手,放出去安心的那种得力干将。
至于另一个廖,廖林奇……顾家生摩挲着下巴,眼神里透出几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玩味。这位,同样是个“名声”在外的角儿,江湖人送外号“探亲哥”,那性子倨傲不羁是出了名的扎手。
听74军那边传过来的小道消息说,这位爷在原部队就因性格问题,跟他们的军长王要武闹得是水火不容。顾家生暗自揣摩,这恐怕才是王要武顺水推舟,赶紧把这“烫手山芋”踢出74军的重要原因吧。
第(2/3)页